奶牛当肉牛卖,多地开始“倒奶杀牛”
(资料图片)
需求急转,供过于求
2019年以来,国内原奶行业走出下行周期,奶价不断上涨,养牛再次开始赚钱。特别是2020年之后,疫情下国内乳制品消费呈现快速增长,也推动国内奶价不断走高,赚钱效应下,一些养殖户开始加速扩栏或新建牧场。让国际奶牛牛源一度紧缺,奶牛价格也快速上涨,甚至出现青年牛的价格达到2.3万到2.4万元/头,进口之后还要饲养1~2年才能形成稳定产能,也进一步拉高了牧场的整体成本。 河北省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袁运生分析称,此前因为国家政策、各地政府对奶业支持,以及2020年的高奶价,奶牛养殖、牧场扩建积极性明显提升,同时奶牛单产水平有所提升,国内生鲜乳供应持续增长,但近两年因疫情影响,乳品消费水平下降,加之近期学生放假,学生奶停滞,乳制品需求不足。 据财联社报道,双节假期并未有效提振原奶需求。截至12月21日,内蒙古、河北等10个生鲜乳主产区价格4.12元/公斤,同比下跌4.2%。 原奶价格持续下滑主要原因在于需求疲弱导致阶段性供过于求。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1-11月乳制品产量2848.9万吨,产量同比增长2.8%。 本轮原奶行业供需失衡,除了受到市场消费乏力影响外,也与近年来上游奶牛养殖密集扩产有关。 据第一财经报道,江苏家慧生物科技董事长宋慧亭告诉记者,近三年来国内新增奶牛头数过多,市场环境一发生改变,大乳企的自建牧场并没有太大压力,但大量中小社会牧场就面临没乳企收奶的尴尬局面。 据投资者互动平台,新乳业在回复投资者相关问题时表示,原奶价格的波动对乳制品行业、特别是对上游养殖行业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影响原奶价格的因素较多,包括养殖端的豆粕、玉米、牧草等原材料价格波动、季节性供给和需求的差异、消费端的需求变动等,不同企业因市场议价能力、管理效率不同,对原奶价格波动的承受能力也有差异。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强、政策对民生行业的持续支持,更加坚定了公司看好乳制品尤其是低温乳制品行业的长期发展趋势。 海外方面,12月份,据财联社记者从恒天然处获悉,恒天然集团首席执行官Miles Hurrell (郝万里)表示:“从全球范围来看,过去一年主要奶源地的原奶供应呈整体下降趋势,欧洲和澳大利亚的产量继续下降,而美国的奶源供应在近几个月略有改善,新西兰的原奶产量比上一季同期下降了2.9%。全球市场的波动导致包括大中华地区在内的全脂奶粉的需求有所减弱,这也在我们原奶收购预期价格中有所体现。同时,一些地区的市场需求有所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大中华地区需求变化的影响。”2023年生鲜乳价格或继续下行
据财联社,展望后市,多位业内人士预计2023年生鲜乳价格或延续下行趋势。乳业专家宋亮表示:“国内生乳受中高端乳制品供求关系决定,当前中高端乳制品整体需求下滑,势必会传导原奶价格下行。现在很多牧业公司已经在贴钱养殖,明年中小牧场生乳收购量会继续减少,预计生乳价格会跌破3.8元/公斤。” 袁运生进一步表示:“事实上现在已经出现了‘倒奶杀牛’的苗头。省内已经有个别牧场被拒签合同,这类牧场要么以极低价格诸如两元多/公斤卖给奶贩子,要么付高额加工费喷粉保存,但估计他们维持不了太长时间,只能‘倒奶杀牛’。奶业涉及产业链较长,属于乡村振兴重要一环,应该有更多保障机制来解决奶源压力。” 记者从河北省奶业协会处获悉,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关于维护生鲜乳收购秩序加强质量安全监管的紧急通知,提出生鲜乳喷粉补贴资金立刻发放到位,在2023年1月20日前将2023年1500万元的喷粉补贴资金预拨到乳品加工企业,2022年2500万元的补贴资金同期发放到位,最大限度帮助乳品加工企业缓解资金压力。同时各市县农业农村部门要定期召开养殖场户座谈会,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确保不发生“倒奶事件”,最大限度保护奶农利益。 来源:综合自中国新闻周刊、财联社、北京日报、第一财经以及公开信息END
◆◆ ◆◆◆ ◆◆◆ ◆◆◆ ◆
往期精彩推荐:新消费财研社·新媒体矩阵
今日头条 |腾讯新闻| 百度百家|网易新闻|澎湃号
微博| 公众号| 搜狐网|新浪财经 |36kr | 凤凰网
知乎| UC头条|雪球|东方财富 | 同花顺
商业新知|水晶球财经 | 格隆汇| 股吧| 简书
……持续更新……